新闻中心
探索创意写作的中国模式 ——“孙甘露名师工作室”挂牌典礼暨华东师范大学-分众传媒“未来文学家”大奖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1-06-09        浏览次数:685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在绿树阴浓的华东师范大学樱桃河畔,一场文学盛会如期举行。


       2021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分众传媒“未来文学家”大奖评选筹备之际,适逢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孙甘露院长领衔的“上海书写”工作室入选2021年上海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工作室项目。为进一步扩大“未来文学家”大奖的知名度,提升华东师范大学与分众传媒强强合作的品牌价值,并向校庆、中文系系庆七十周年献礼,2021年6月7日,华东师范大学举办“孙甘露名师工作室”挂牌典礼暨华东师范大学-分众传媒“未来文学家”大奖启动仪式。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马文运,“分众传媒”董事嵇海荣,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文贵良,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院长孙甘露等出席仪式。会上,相关领导、专家围绕“创意写作教育的中国模式”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孙甘露名师工作室”挂牌典礼

       6月7日下午一点半,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副院长方笑一主持挂牌典礼。方笑一教授介绍了出席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和嘉宾,并向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接下来,由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致辞。钱校长首先对“孙甘露名师工作室”的成立和“未来文学家”大奖的设立表示祝贺。他指出,人文社科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优势学科,此次“未来文学家”大奖的设立,是中文系对传统文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的新探索。钱校长表示,华东师大将“文明使命”和“育人使命”“发展使命”确定为大学的三大使命。他希望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能够以“孙甘露名师工作室”为平台,以未来文学家大奖为导向,更好地发挥人文学科的引领作用,持续为文学事业提供优秀青年人才。他还提出,人文学科,特别是“写作”作为通识教育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应在理工农医、数理化等工程科学领域发挥力量。


  

       接下来,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副院长黄平教授汇报“孙甘露名师工作室”及华东师范大学-分众传媒“未来文学家”大奖筹备情况。黄平教授谈到,孙甘露院长领衔的“上海书写”工作室高度契合创意写作专业,既扎根高校又面向文学现场。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将围绕“孙甘露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推出一批教学与创造成果,探索适合中国本土实际的创意写作专业发展道路。而关于“未来文学家”奖项,黄平教授从参评条件、评审流程、奖励办法等方面一一进行介绍。



       “未来文学家”大奖评选方法共包括两阶段,第一阶段是提名评选,2021年6月,由优秀中青年专家组成提名名单评选委员会,确定提名名单,交给评审委员会;第二阶段是正式评审,评审委员由熟悉当代文学创作的资深作家组成,分两轮评审,包括“长名单”评审和“短名单”评审。“长名单”选出十位作家,“短名单”进而选出五位作家,最后选出两位大奖得主(含网络文学作家一位),分享十万奖金。




       在黄平教授汇报完毕后,钱旭红校长、李敬泽主席、马文运书记、嵇海荣董事、文贵良系主任、孙甘露院长一道为“孙甘露名师工作室”揭牌。伴随着帷幕徐徐揭开,“孙甘露名师工作室”正式成立。随后,揭牌嘉宾先后致辞。





       孙甘露院长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们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未来网络文学家”大奖今年升级为“未来文学家”大奖,是尝试在更广泛的领域观察、遴选出杰出的青年写作者。他表示,要虚心学习各个兄弟高校在学科培养方面的创意成果,为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创意写作培养道路做出努力。



       文贵良教授还介绍了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的招生情况、师资力量、教学活动、学生成果以及举办赛事等情况。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硕果累累,由2019级创意写作专业学生作品汇编的作品选《信与花记》即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文系每年举办的“中融”原创文学大赛和上海市大学生原创文学大赛,均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如今,孙甘露名师工作室的成立,以及“未来文学家”大奖的启动,将进一步创新创意写作艺术硕士培养模式,继承华东师大丽娃文脉。



       分众传媒执行董事嵇海荣先生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情感,他表示,分众传媒和华东师大共同打造这个“未来文学家”大奖项目,是希望以此为契机,不仅真实呈现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现状,更要选拔、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文学人才,为中国的文学发展和创意繁荣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积极推动整个领域高质量的发展。



       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马文运先生风趣地说道,孙甘露主席是多面手,他是先锋派代表人物,用“上帝的手”写出诗一样的作品,他是文学社会活动家,是文学阵地的主要掌门人,在文学教育方面也桃李满天下。今天“孙甘露工作室”挂牌是可喜可贺的幸事,“未来文学家”大奖的创办也十分具有战略眼光,上海市作家协会会一如既往支持。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先生在发言中指出,“孙甘露名师工作室”的成立,这个机制本身就很有创造性,孙甘露先生是非常杰出的作家,在这样一个工作室里,一定是能够实现“名师出高徒”的。而对于“未来文学家”大奖,李敬泽先生强调,规则本身能确保结果是好的,但比起严密的规则,面对未来的判断更需要的是决断,因此,这个活动需要有一套机制确保它是面向未来的,是有所探索的。



“未来文学家”大奖启动仪式

       在“孙甘露名师工作室”挂牌典礼结束后,“未来文学家”大奖启动仪式随即举行。仪式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罗岗副院长担任主持。


       

     《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大先先生,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毕胜先生,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李伟长先生分别发言。


       程永新先生从华东师大作为80年代新时期现当代文学重镇谈起,概括了“未来文学家”大奖的三点意义。第一点,华东师大有文学创作的传统,通过“未来文学家”奖励机制对作家的鼓励作用,可以把这个传统很好地承续下来。第二点,上海作为一个大都市,需要有一个关注未来的奖项,有利于打造城市名片。第三点,“未来文学家”奖项充分关注到网络文学这股力量,网络文学可以为传统文学带来新鲜活水。



       刘大先先生作为资深的评奖委员会代表,对“未来文学家”奖项的宗旨进行了思考。他提及,“后纯文学时代”的书写在走向流量的过程中,原有的审美、时代、思想内涵等特点将逐渐被娱乐消遣取代。同时,今天的文学创作注重对于人类精神场合的创造,文学书写方式将变成“泛文学”。他还提醒道,关于我们“未来文学家”奖项的宗旨,到底是出于商业目的,还是打破纯文学壁垒的目的,需要进一步明确。



       毕胜先生表示,很欣喜看到“未来文学家”奖项的设立。“未来文学家”强调网络文学发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他不无幽默地说,他其实是带着“截胡”的想法来的,希望“未来文学家”活动可以邀请上海文艺出版社做出版支持,并欢迎专家前往朵云书店做学术交流研讨。



       李伟长先生对“孙甘露名师工作室”的成立深有感慨,他谈到,华东师大为上海贡献了很多作家,而教育又为作家传统的承续提供了机制化的方式。华东师大目前有几位同学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实习,他对华东师大学生的学养、表达、合作等方面评价很高,并欢迎有志于从事出版行业的华东师大学子供职上海文艺出版社。



       接下来,是创意写作专业相关兄弟院校发言环节。南京大学校长助理、文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学科评议组成员吴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副所长邵燕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生,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永禄分别发言。



       吴俊教授对于“未来文学家”评委设定和评奖流程发表了看法,认为结果评定不一定要搞大评委制,最终可以确定一个由三位作家(含网络文学作家在内)组成的评委队伍,有一个机制性的过程和专业的眼光,可能会产生更好的结果。吴俊老师还建议,“孙甘露名师工作室”应广聘名师,争取在创意写作设立二级学科后,建立专业博士学位。



       邵燕君教授重提了“中文系能不能培养作家”这个经典话题。她说,作家不是中文系培养出来的,但是通过一些基础训练,可以为作家提供一个良好土壤。关于网络文学的发展环境,她谈到,网络文学大规模的成长可能会遮蔽其他文学的天空。网络文学最成功的一点是付费打赏,它是“有爱”和“有钱”的结合体,这是精英文学可以去借鉴的。但网络文学一直都有一个缺位,就是它没有形成一个纯文学谱系,使得精英文化爱好者在面对网络文学时找不到阅读对象。而如何安置精英文学在网络文学中的位置,是高校学院派可以去做的工作。



       杨庆祥教授对“未来文学家”奖项与其它奖项的区分度进行了思考,他说,《收获》的排行榜,基本上是中国最好的排行榜,“未来文学家”大奖的获奖名单如果和《收获》的排行榜完全重合,那就失去了意义。如果“未来文学家”能够挖掘一些真正有潜力的新人,那么该奖项就能一炮打响。接着,杨老师重点讨论了教材建设和课程培育的问题。他认为,我们的创意写作和美国爱荷华大学比,弱就弱在我们缺乏科学的、理性的、逻辑的教学方式,不懂得如何让学生成为专业的、有创意的写作型人才。而创意写作专业一定要有合适的教材,如果我们整合师资,写出一本(一系列高质量)教材来,将会产生很好的影响。


     

       张生教授提到了两点内容。第一点,中文系是可以培养作家的。华东师大是80年代文学神话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华东师大形成的先锋文学场域,我们文学史里面就有一块会暗淡不少。第二点,关于MFA的问题,他认为创意写作专业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师资力量匮乏,我们真正有写作经验,给学生上写作课的老师少之又少,如果创意写作专业能够形成一个二级学科,这样的情况或许能得以缓解。



       张永禄教授谈到“探索中国创意写作的模式”问题,他概括目前的三种创意写作培养模式:中国人民大学的精英作家模式,复旦大学的传统文学作家培养模式以及上海大学面向大众和市场的文化人才培养模式。他期待,有着深远文学传统的华东师大能够打造出第四种模式。张老师还指出,创意写作应该从中小学开始,华东师大作为最好的师范大学,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件事做好。最后,张永禄老师建议各校建立创意写作培养联盟,共同探索创意写作培养路径。



       最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主任、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院长文贵良教授致答谢辞。文贵良教授对各位专家老师的谈话做了精要总结,认为各位老师的看法不仅对我们华东师大中国创意写作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也会对创意写作中国模式的探索产生积极的影响。文老师再次对大家的莅临现场与热情探讨表示衷心感谢。



学术对谈:创意写作与当代青年文学

       下午活动继续,一场学术对谈正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进行。

       分会场以“创意写作与当代青年文学”为主题,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副院长项静主持。对谈双方分别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和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院长孙甘露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拟于2021年6月正式启动华东师范大学-分众传媒“未来文学家”大奖评选,该项活动作为原“未来网络文学家”大赛的升级版,将评选出包括网络文学作家在内的多位最具潜力的未来文学家。


       成立“孙甘露名师工作室”,发起“未来文学家”项目,充分展现出华东师范大学对时代文化发展脉络的深刻洞见和对当代青年作家创作的关注与鼓励。华东师范大学作家群于樱桃河畔,再度整装出发。


撰稿 | 刘心萌

图片 | 吴潇岚、谢葳、何太皓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