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讲座主题:绘制偶然:卡夫卡和库切 主讲人:弗拉迪米尔·比蒂(欧洲人文与自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文学与戏剧研究分部主席、维也纳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院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 主持人:顾文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讲座时间:2023年5月22日 讲座地点: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4108室 讲座内容回顾: 讲座聚焦二十世纪帝国转移时期的两位作家,即身处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斯洛伐克的卡夫卡与成长于荷兰/大英帝国殖民地南非的库切。比蒂教授认为,尽管卡夫卡与库切处的具体历史情境不同,但却可以通过他
发布时间:2023-05-25        浏览次数:10

讲座主题:绘制偶然:卡夫卡和库切

主讲人:弗拉迪米尔·比蒂(欧洲人文与自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文学与戏剧研究分部主席、维也纳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院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

主持人:顾文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讲座时间:2023522

讲座地点: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4108


讲座内容回顾:

讲座聚焦二十世纪帝国转移时期的两位作家,即身处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斯洛伐克的卡夫卡与成长于荷兰/大英帝国殖民地南非的库切。比蒂教授认为,尽管卡夫卡与库切处的具体历史情境不同,但却可以通过他们对政治、种族和文化环境的脱离而将二者联系到一起。与此同时,为了反抗后帝国国家的权力技术与立法,卡夫卡与库切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叙事权威。

帝国转移将卡夫卡推到了政治和社会边缘,他是没有任何集体归属的局外人,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犹太人、德国人或捷克人。因此,卡夫卡笔下的人物经常发现自己被放逐在法律保护之外。在这种多重的无所属经验下,他创造了一种模棱两可的“作者权威”,这一权威既是局外人,同时又小心翼翼成为了隐形的监视者。由于距离是执行权力的先决条件,卡夫卡的叙事权威表现出与人物既依附又脱离的特征。无论是无论是《审判》中试图与约瑟夫·K保持距离的牧师,还是在现实中选择写作而非与亲人交谈的卡夫卡本人,都是这种作者政治的体现。

正如卡夫卡处在其犹太身份和德语身份之间的分裂一样,库切对非洲白人少数族群与英语都缺乏归属感。虽然他试图将自己从对于任何民族、宗教、国家、语言或家庭的归属中脱离出来,但这种尝试注定不可能完全成功。因此,他所描绘的南非命运正是自身所处的外在世界强加于他的权力。小说《耻》使男性和女性、特权阶层和弱势阶层、白人和黑人、人类和动物之间的权力关系处在几乎每天可以推翻彼此霸权的状况中。这意味着在帝国转移时期南非,对公民的保护可以在一夜之间成为压迫,正如小说主人公卢里可以轻易从受法律保护、拥有特权的状态转变为像卡夫卡一样处于法律的保护之外。此外,库切通过对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影射与讽刺,揭示了后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公民依然处在监视与公开的压力之下的事实。

 


讲座最后,在场师生与比蒂教授围绕阿甘本对卡夫卡的解读、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帝国边缘经历、中国从帝国向民族国家的转变等问题展开了对话。在轻松热烈的讨论氛围中,本场讲座圆满落下帷幕。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