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王宏志教授主讲“翻译与近代中国:以鸦片战争有关香港谈判的翻译问题为个案”
发布时间:2018-05-22        浏览次数:118

 

2018517日下午,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王宏志教授应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之邀,作客华东师大闵行校区文史楼5303报告厅主讲“华东师范大学百场校级学术讲座”,题为“翻译与近代中国:以鸦片战争有关香港谈判的翻译问题为个案”。讲座由华东师大中文系罗岗教授主持,来自中文系和历史系的博士生、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本次讲座。

讲座旨在探究鸦片战争前期一次重要谈判的翻译问题,通过分析内阁大学士琦善(1786-1854)与英国全权大使义律(Charles Elliot, 1801-1875)在184011月到18413月“广州谈判"期间往来文书的中英文本以及相关的历史数据,深入剖析在这次谈判中商议割让香港时所出现的翻译问题,并借此个案展示翻译如何影响近代历史的发展,从而呼吁加强近代中国史的翻译研究。

讲座伊始,王宏志教授指出,关于鸦片战争的研究很多,却很少有涉及到相关的翻译问题。他以首次提出割让香港岛的“广州谈判”(184011月—18413月)为个案,具体翻译如何影响近代历史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他具体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一、“香港在哪里?”二、给予还是割让。通过查阅英国国家档案局所藏英国外交部档案、东印度公司档案和琦善的奏折等,王宏志教授提出了以往历史学家习焉不察的问题“香港在哪里?”他以麦巴尊照会、义律照会和琦善的奏陈以及义律与琦善的外交文件,并参照《粤大记》(1602年)、《海国闻见录》(1730年)、《广东沿海统属图》(1810年)、《新安县志》(1819年),得出中英双方对于香港的不同理解,中国人认为香港只是如今香港版图上的一个附属岛屿,而英国人则认为香港即是整个香港岛。这一系列翻译史事件都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走向。

在讲座过程中,王宏志教授围绕相关议题播放了各种珍贵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为如何搜集、研读翻译史上的史料做了生动的示范。讲座之后,罗岗教授对讲座进行精彩的评论,王宏志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互动交流。他还重点介绍了近年的学术方向,以及主持的《译丝》、翻译史研究的学术会议和暑期班活动,欢迎年轻学子加入相关研究。最后,讲座在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