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清华大学李守奎教授来我系作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18-04-30        浏览次数:20

 

 

2018420日下午,清华大学李守奎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谈谈清华简整理与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白于蓝教授主持,来自校内外各院系的五十余名师生在场聆听了讲座。

李守奎教授为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主要整理者之一。本次讲座即是李教授在整理清华简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讲座伊始,李教授介绍了国内大学对我国流散文物的收藏、整理与研究的情况。接着李教授讨论了清华简受到高度重视的原因,并将原因总结为“适得其所”、“生逢其时”、“内容重要”三个方面,指出清华简可与西汉景帝末年的“孔壁藏经”、西晋武帝咸宁五年的“汲冢竹书”相媲美。第三,李教授着重介绍了清华简的数量与内容,指出清华简共有2496枚,内容包括书、诗、易、史、子、术数等多种类别。现已公布7册,36篇,773枚简。并介绍到即将公布的第八册将会以书类、子类及术数类文献为主。第四,李教授为大家介绍了清华简的整理与研究的情况。竹简入藏清华大学后,便由具有保护资质的专家进行清理,并有专业人员对竹简进行拍照。进入研究阶段后,不论是清华简的分篇与编联,还是篇章的注释,均达到学界较高水准。之后,清华大学亦就清华简举办了数次“清华简国际研讨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第五,李教授根据新出清华简材料指出出土文献让学者们对先秦学术状态有了更加真切的了解,即什么类型的文献留下来了,什么类型的文献消亡了,而什么类型的文献今天又发现了。李教授认为,重要的文献,比如书类文献留下来了。此外,流传广泛的文献,比如《老子》、《缁衣》等篇也留下来了。而那些晦涩难懂,浅显小说以及时效文书则很难留下来。讲座的最后,李教授就清华简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清华简在二重证据法的不足与弥补、重写学术史的可能性、寻找失落的文明、中国古典学的重建以及走出疑古时代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

讲座之后,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教授对讲座内容作了精彩的点评,并有师生就讲座内容与李守奎教授进行了互动交流。

李守奎教授为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导师,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文字研究、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汉字学研究等。主要代表专著有《楚文字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五)文字编》、《古文字与古史考——清华简整理研究》、《汉字学论稿》等。另著有《〈楚居〉中的樊字及出土文献中与樊相关文例的释读》、《释楚简中的“规”——兼说“支”亦“规”之表意初文》等多篇学术论文。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