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黄平教授论文获第五届《扬子江文学评论》奖 ​
发布时间:2024-01-04        浏览次数:10

       2023年12月23日,第五届“《扬子江文学评论》奖”获奖结果公布,我系黄平教授论文《父之名:论郑执小说》获奖。

     “《扬子江文学评论》奖”创办于2013年,是江苏省作协设立的四个“紫金·江苏文学期刊优秀作品奖”之一,对每两年发表在《扬子江文学评论》上的作品进行评选。该奖已成功举办四届,共有二十四位评论家获奖。获奖者年龄涵盖老中青三代,职业分布广泛。获奖作品以深邃的思想内涵、创造性的理论探索和卓越的艺术表达能力,在当代文学研究与评论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也获得了业内的高度认可。

       第五届“《扬子江文学评论》奖”评选范围为2021-2022年在《扬子江文学评论》上发表的文章。本届评审分初评、终评两个环节。2023年2月,评审工作正式启动,经初评委员会推荐、审核、评议,并参考转载情况、引用情况、下载情况等量化指标,从224篇候选篇目中选出了18篇入围作品。由本刊编辑部现场计票,根据票数产生了以下六部获奖作品(按作者姓氏拼音排序):

陈平原《我读鲁迅四十年——〈《中国小说史略》校注〉后记》

程德培《寂静之声——罗伟章〈寂静史〉述评》

黄发有《当代文学史视野中的审稿意见》

黄平《父之名:论郑执小说》

张清华《如何使作品的结构获得形式感》

张学昕《素朴的诗,或感伤的歌——王尧〈民谣〉论》

授奖词

       黄平巧妙地将“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结合起来,从郑执的写作前史入手,将其父亲去世作为节点,区分出“青春文学”和“东北书写”的范式之别,点明他在文坛“第二次”登场所体现出的新文学观念,更进一步将新东北作家的社会分析推进到精神分析层面,剖析出“象征”同“寓言”的分殊,将文学的语言同其他社会科学的语言区分开来。文本细读体贴入微,议论时势纵横捭阖,理论阐释鞭辟入里,“以父之名”不仅仅是对于过往的祭奠与凭吊,更是对于当下的批判与反思,本文于此树立了一种作家论的范例,为当代文学批评的探索拓展了新的向度。

获奖感言

       尊敬的诸位领导、诸位评委、诸位师友,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阜新二街53号有一家万顺啤酒屋,它还有一个别名叫“穷鬼乐园”。它的隔壁是十块钱可以跳三曲的黑灯舞厅,门前挂着电工、水电焊工、瓦工、木匠的牌子。我听郑执讲,他每年要去很多次,那里的啤酒两元一扎,十块钱可以让一个人喝得烂醉不醒。什么是“新东北文学”?“新东北文学”不过是二十年前的一封信,在如此严寒的冬日,郑执这些送信人踏雪而来。谢谢诸位。

左:《文艺争鸣》主编王双龙|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平



来源| “扬子江文学评论”微信公众号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