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丽娃学术沙龙:社会科学中的量化研究与历史学
发布时间:2015-06-01        浏览次数:89

 

      2015529日下午,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学术沙龙报告厅举办了一场丽娃学术沙龙活动。活动主题为社会科学中的量化研究与历史学。主讲人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博士生况颖秋,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刘晓丽教授主持,华东师大中文系、政治系、历史系、外语系、社会学系、国际关系学院部分师生参与了此次沙龙活动。

 

      主讲人况颖秋本科在北京大学学习历史学,而后在硕士和博士阶段转向政治学系学习国际政治经济学。况颖秋介绍,如今北美学界政治学系或社会学系都非常强调数据的可视化和量化研究。因而她从自己学习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的经验出发,分析如何将社会科学的量化研究和历史学联系,更广阔地来讲从人文研究的方法论上相联系。她首先介绍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陈志武教授在201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量化历史研究告诉了我们什么?》。陈教授在文章中提到历史研究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一是侧重于意识形态化的研究;二是侧重于侧重朝代史、政治史的研究;三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过度依赖定性方法论上的研究,即大量的依靠史料整理和描述。陈老师的理解是,现在所谓的人文研究主要是一种猜测性的因果关系,而无法得到一种历史性的关键。也就是说,无法从现有的一些历史学的方法论上领悟到一些一般性的道理和对人类、对未来社会有规律的认识。况颖秋说,对于学习社会科学的人来说,特别是现在北美政治学研究的一个趋势,就是希望从大量的案例中来理解一般性的道理和对人类、对未来社会有规律的认识。她认为,这种有规律性的认识并不局限于中国当代的政治,或是世界当代的政治,对历史学的研究,包括人文学科的研究也是有一定启示作用的。基于陈教授的观点,况颖秋也提出了几点她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所谓方法论上的困境。一是在学习历史学和社会科学的过程中会发现在方法论上强烈的不同,这种不同究竟是由于研究问题决定的,还是由于社会科学和历史学,更广阔地来说与人文科学在方法论上的不同导致的?二是利用一些数据可视化软件来进行人文学科的社会科学化,这从方法论上来说是否可行?

      接下来,况颖秋介绍了几种具体的量化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本身是一种比较的方法,它在人文学科的应用主要是来源于所谓的统计分析的方式。况颖秋分别介绍了几种具体的方法,一是比较的方法——密尔五法,二是贝叶斯定理和过程追踪,三是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四是数据可视化——TABLEAU的方法。况颖秋用她自己应用TABLEAU的实例来向大家呈现了数据可视化的操作过程。她说,利用数据可视化的方法,我们可以做出一些有关于当时历史基本性的宏观认识,然后基于这样宏观性的认识可以对数据背后一些比较有趣的研究问题做出进一步的细化研究。讲座的最后,况颖秋向大家介绍了学习这些量化方法的海外资源,包括密歇根大学的ICPSR课程和斯坦福大学的相关课程资源等等。

      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对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研究中量化研究的可行性及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各抒己见,讨论热烈。

                                                                           吴璇撰稿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