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中国文学‘新人’创造的文学史期待”线上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0-06-19        浏览次数:295

 

 

2020年6月10日下午6点,我系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吴俊老师,在腾讯会议线上平台作了题为“新中国文学‘新人’创造的文学史期待”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罗岗教授主持,中文系硕士生与博士生以及南京大学、上海大学、海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外校的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吴俊教授从三个关键词入手对讲座主题和论域进行了阐释。吴老师指出,与“当代文学”这一具有多义性的概念不同,“新中国文学”是一个限定性的概念,它是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政治-历史范畴的界定。所谓“文学新人”指的是在广义政治视野中的文学史新人物形象,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新人物形象。而主题所言的“文学史期待”,则是基于上述特定的文学史视野对于特定人物创造的时代性和文学史需求,是针对现有创作实践的文学批评和理论的预期。


而后,吴俊教授简要回顾了对“新人”问题关注的缘起并强调了这一议题的重要性。2019年12月,在第4届中国文学博鳌论坛上,吴老师作了题为“新人、新主题与现实题材创作”的发言,此次讲座即是对此发言的进一步思考。在吴老师看来,新人、新主题的议题,是中国当代文学史/新中国文学70年来的主题,也是当代文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因为不同的文学史阶段都在以各种方式回应这个主题。

  

 

紧接着,吴俊教授从三个方面对这一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


首先,吴俊老师从理论上阐述了当下提出文学“新人”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分析文学史上关于“新人”讨论的案例,吴老师指出,文学“新人”的讨论实际上与文学史的整体认知相联系,每次“新人”主张的提出和倡导,都有其现实性的动因和特殊性的理由。因此,当下提出“新人”概念及其创造主张,也在同样的动机理解中之中。在此基础上,吴老师概括总结了当下重提中国文学“新人”的核心论域,也即“新人”需具备的“时代三性”:政治性、创新性和世界性。从理论上看,“新人”的政治性是“新人”创造的思想基础和立场倾向,创新性是其形象整体和审美效果。前者与创作动机相关,主要是潜在隐性;后者是美学功能呈现,是外在显性。所以,文学“新人”是具备政治内涵的体现文学现实关怀取向的审美创新性时代形象。在文学史的期待视野中,这种“新人”蕴含着当代中国以文学的方式为表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融汇了当代中国文学的世界意识以及对于世界文学的自觉对话与交流。在此意义上,中国文学自觉为世界文学的有机构成。这是吴老师对“新人”时代三性的基本阐释。


随后,吴俊教授对当代“新人”创造进行了文学史的概观。吴老师认为,按照“新人”主题创作的当代文学史线索,可以将新中国文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0年代末——1950至1980年代前。这是与新中国诞生同时起步、与时俱进的“新人”创造的新创、探索与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新人和新主体创作”是最为显著的文学创作潮流,不同题材的作品都可以纳入到这一范畴中,其中以现实题材创作主题为最。这时期创作中凸显的“新人”,是新中国文学制度建设的主要支撑,也是国家文学成就的主要体现。第二阶段是1980——1990年代至新世纪早期。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的巨变,此时期“新人”的创造出现了新动态、新形态,在对历史的回顾审视、理论反思与现实实践的氛围中,形成了多样化、多元性的“新人”创造特点。第三阶段主要指近十来年。新媒介改变了现有既定权利包括文化权利、文学权利在内的价值观地位的格局和配置。文学权利秩序的改变某种程度上使得我们的经典文学史传统也遭遇到了存续疑问及现实合法性的挑战。因而“新人”创作在当下既成为一个问题或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新的机遇,“新人文学”的创造关乎把文学与社会心理建设、文学与时代政治建设贯通起来的一个重大议题。


其后,吴俊教授着重阐释了在自媒体时代“新人”创作的重要变化。吴老师指出,“新人”的基础是历史,站位在现实指向属未来。因而现实是“新人”创造的支撑点。但在新媒体语境中,有关生活真实性的语境发生了变化。由此,“新人”的真实性就成为了一个问题。其中包含了从“文学的媒介”到“媒介性的文学”这一研究重点的偏移。前者是文学(内容)决定媒介(形式),媒介不具有支配意义和地位;后者关注的则是媒介对于文学的决定性生产作用,其强调的是技术要素在创造新文化、新文明的过程中,同时创造了新技术时代的新文学。“新人”也包含在其中。宏观地说,最低限度也应该是“人的文学”阐释必须获得新媒体时代的新内涵和新技术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倡导文学“新人”的根本意义在更高的层次上得以显现:中国文学的创造和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对于人类世界的贡献一样,将为网络和人工智能时代的世界文学提供一种整体性的智慧产品,涵盖有从意识形态、价值观到技术新文明的内涵。

 

 

本次讲座也是中文系“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活动之一。讲座的最后,罗岗老师作总结发言。同学们反响热烈,纷纷开启视频向吴老师鼓掌表达感谢,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撰稿人:王碧燕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