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批判理论与历史哲学”跨学科青年工作坊举行
发布时间:2019-11-18        浏览次数:181

 

   2019年11月16日,“批判理论与历史哲学”跨学科青年工作坊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中文系4108会议室举行。本次工作坊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黄金城召集,邀请了杜玉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胡桑(同济大学)、李弢(同济大学)、李莎(北京师范大学)、林云柯(南开大学)、吕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马骁远(上海外国语大学)、王丽(河北师范大学)、汪尧翀(中国社会科学院)、徐文贵(中国政法大学)、张正萍(浙江大学)、赵千帆(同济大学)等12位专家参加。此次工作坊以文本研讨的形式展开,主要研读了克拉考尔的《当趣旨趣》和本雅明的《历史哲学论纲》两个文本。

 

 

 上午场的研讨对象是克拉考尔的《历史:终结前的最终事》第三章《当前旨趣》,由杜玉生副教授主讲,徐文贵副教授评议。杜玉生老师是《历史:终结着的最终事》一书译者,首先对研讨文本进行导读。他简要勾勒了该文本在全书中的理论意义,进而着重阐述了克拉考尔对以“当前旨趣”为立足点的历史书写的批判策略。徐文贵老师对术语翻译问题进行评议,并克拉考尔历史思想进行进一步的阐述。与会学者围绕着历史哲学的理论范式、批判理论(克拉考尔及其它法兰克福学派成员)与历史哲学的语境关联等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下午场研讨对象是本雅明的《历史哲学论纲》,由胡桑助理教授主讲,赵千帆副教授评议。胡桑老师提炼出文本中的八组核心范畴,对文本的理论内容进行重构,展示出高超的文本解读技艺,并强调了该文本的核心论点,即一定要研究历史书写的伦理性和政治性,否则历史研究就会退化为历史主义。赵千帆老师围绕着本雅明与克拉考尔的思想关联,政治、伦理与审美的复杂联系,过去与未来的辩证关系展开了评议。与会学者就该文本所涉及的具体问题各抒己见,不时展开热烈的交锋。

  

 

 

本次工作坊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与会学者对工作坊的自由讨论形式和热烈氛围予以高度肯定。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