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文系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 | 近代上海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发布时间:2021-06-01        浏览次数:166

2021526日下午,中文系党委于人文楼4430室举行了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上海市委讲师团党史学习教育专家、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红娟教授作了题为《近代上海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主题报告,报告由中文系党委书记吕志峰老师主持,中文系师生党员100余人聆听了此次报告。



报告伊始,陈红娟老师从习近平同志发表的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导入,指出“红色”作为上海文化的核心基因,也是上海鲜明的城市标志,在建党百年之际了解近代上海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相关情况,具有深刻的意义。



首先,陈红娟老师指出,二十世纪初上海的书商、报人、学校、社团的出现,为先进知识分子的聚合提供了空间,不断孕育新的思想文化,尤其是随着19208月《共产党宣言》在上海的出版,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舆论场域。同时,陈红娟老师从空间地理的角度展示了当时中共一大会址周边情况,并分析了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所提供的有利条件。


随后,陈红娟老师指出当时上海租界会所形成的缝隙效应,打破了封建政权对城市社会进行统一管理的权威,传统的治理威信和方式逐步消解,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空间。加之没有严格的户籍管理,使得近代上海社会更具有异质性、匿名性与流动性,为中共党员的生存、聚合与开展秘密斗争提供了可能。上海便捷的交通与通讯网络,也便于党员的联络与逃生。



最后,陈红娟老师从劳工—资本的角度进一步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够诞生在上海。近代上海是中国第一大都市和工商业中心,也是全国工人最多最集中、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地区,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不断传播,产生了中共领导的第一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在陈独秀等同志的指导下,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组织基础。陈红娟老师指出,以上所提到的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等条件都注定中共的诞生地必定是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



陈红娟老师的精彩报告聚焦于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夕上海的相关历史情况,给与会师生带来很大启发,吕志峰老师对陈老师的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陈红娟老师基于学术视角,结合详实的史料,从印刷报刊、租界会所、劳工资本三个方面,为我们作了非常详细的分析,这是一场既有深度、又深入浅出的党史专题报告,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本次报告从近代上海的历史娓娓道来,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够诞生在上海这一问题发人深省,又启迪师生党员继续通过史料分析、文本细读等方式,站在历史的视角方位进行党史学习教育。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