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大图
华东师大援疆教师韩蕾:要像胡杨一样,把根扎进大地
发布时间:2020-10-21        浏览次数:778

韩蕾,1973年11月生,籍贯江苏。2001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工作。现为现代汉语教研室教师、硕士生导师。


华东师大中文系援疆教师韩蕾


未援疆前,新疆之于韩蕾老师,是鲜甜多彩的瓜果、苍凉奇伟的戈壁、诡谲神秘的传说。而如今援疆归来,新疆在她的记忆里,有了一个更深的符号——胡杨。

这是一种“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英雄树,在荒凉的戈壁滩铺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之洲。韩蕾老师觉得,它就像在当地坚守奋斗的人们,把根深深扎进这片贫瘠的土地,创造出了勃勃的生机。

而这份朴素坚实的执着,也深深影响了她。在新疆的日子里,她不断刷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开拓教育的边界。她说:“新疆,让我重新找到了教育的初心,点亮了我的职业生命。”


脚踏实地,优化教学

2019年3月,春寒料峭之际,韩蕾老师搭乘飞机前往新疆。经过5个小时的飞行后,她从中国东部的上海抵达了中国西北边陲新疆乌鲁木齐市。 

作为中组部第九批第二期援疆干部,她将赴任新疆教育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人文学院党委委员等职。

尽管此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真正走上教学岗位,她还是被实际的学情惊呆了。由于学院少数民族学生众多、学生汉语言文学基础比较薄弱,不少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达标、汉字书写也存在问题。

见到此情此景,作为援疆专家的她明白,既然接受了国家的重托来支援教育,就要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


韩蕾老师在新疆教育学院


随后,韩蕾老师循序渐进,从最简单的发音教起,一步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在援疆的一年半里,她先后给学院开设《朗读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汉字学与小学识字教学》等课程。同时,她利用晚上给人文学院学生进行普通话强化,辅导学生考级取证,并在人文学院教师内,积极开展普通话测试的培训教学工作。

作为师范院校,新疆教育学院承担着全疆中小学教师的职后培训重任。为此,韩蕾老师把暑假时间也贡献了出来,援疆的两个暑假,她都来不及休息,积极给全疆中小学教师开设《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字理教学》《传统文化与中小学教育》等讲座。

韩蕾老师(左二)在人文学院读书活动启动仪式上


韩蕾老师十分珍惜援疆机会,注重深入一线课堂,她亲自到塔城地区裕民县小学听当地教师的语文课。在经过多次调研后,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她大力推动人文学院教师关注中小学教学,引领学院教师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整合。

同时,在调研国内其他兄弟院校小学教育、语文教育等师范专业设置的情况后,她三易其稿,积极参与到人文学院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规划的调整工作中。


搭建桥梁,牵线沪疆

作为一个援疆教师,韩蕾老师不愿多谈个人贡献,更愿意把自己看作是连接沪疆的一座桥梁。在援疆的一年半里,她不仅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帮助院校发展教育,还联系了许多上海的朋友和单位来帮助建设新疆。

她希望,自己给当地带去的,不只是短暂的一年半的帮助,而是为当地的教育搭建起更深层、更长久的支持体系。

最初让她产生这种想法的是,院校领导想要她帮助学校进行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的建设。韩蕾老师很清楚,一旦学校有了这个资质,学生们在修完大学课程后就可以直接上岗执教,而不用再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这对于毕业生而言有很大的优势。不过,学校目前的状况确实离师范认证还存在着距离。这该怎么办呢?

韩蕾老师想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内“双一流”专业,也是国内首家通过师范专业三级认证的打样单位。于是她向中文系领导提出了请求,希望系里能帮扶新疆教育学院。

很快,从上海传来了好消息:华东师范大学及中文系都十分愿意帮助援建,不日将派出专家来校进行指导交流。

华东师大中文系专家组赴新疆教育学院人文学院开展援建调研


华东师大中文系派专家赴新疆教育学院人文学院指导师范专业认证


中文系教授竺洪波老师(左三)


从2019年3月起,教育学院不断迎来从上海远道而来的客人。先是华东师大孙真荣副校长一行来校,与新疆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哈布都拉·黑沙比亚、副校长陈革等开展座谈会。接着,时任华东师大中文系党委书记的王庆华一行来校交流,并签署院系长期合作交流框架协议。2019年6月,时任华东师大中文系副系主任的吕志峰一行也来到新疆教育学院,在人文学院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指导。

如今,华东师大中文系对新疆教育学院人文学院的帮扶工作,已经不仅仅是师范认证的帮扶建设,还深入到了教师团队的学术帮扶。针对人文学院师资薄弱、人才紧缺的问题,中文系教授与人文学院教师开展了“一帮多”结对子活动。2019年的数据显示,新疆教育学院人文学院的教师们人均实现论文发表零突破;2020年人文学院6位老师申报校级课题,4项中标。

除了以上工作,韩蕾老师还牵线搭桥,积极推动新疆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与华东师大附属紫竹小学签署合作协议,让两地小学教育对接,沪疆孩子实现手牵手。今年暑假疫情期间,她又多方联系上海高校及中小学教育方面的专家,为新疆中小学教师开展线上继续教育培训,将最新的教育理念带给全疆教师,切实提高新疆的基础教育水平。

这一桩桩扎实的行动,给当地教育注入了活力。人文学院老师激动地说:“韩蕾老师来到学院后的工作,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让我们更有动力把教育这件事做好。”


留下火种,点燃希望

在新疆工作的日子里,韩蕾老师一直各方奔走,想方设法改变现状。而逐渐云开雾散的局面,也增强了她的信心。她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点燃一束光,新疆的教育、学生的未来就会有更好的希望。

正是怀着这份信心,今年年初,韩蕾老师在上海动完手术,在稍事休整后,就毅然回到新疆继续完成援疆任务。受新冠疫情影响,此次回疆,她面临着比上一年更大的挑战。但不论是线上教学、督学,还是在封闭管理下住校工作,她都身体力行地争取做到最好、不留遗憾。

作为主管教学科研工作的副院长,最令她高兴的是,疫情之下人文学院是全校网络开课最全、最早、最好的院系之一。

复课后韩蕾老师给学生们讲授防震减灾知识


到了5月初,新疆自治区教育厅传来好消息:今年自治区将给2017级毕业的高职专科院校提供7500个专升本名额。韩蕾老师和人文学院教师接到该项任务后,立即马不停蹄着手给全校专升本学生编制语文学科辅导教材。

整整一个月,她和学院教师吃住在学校,通宵达旦、连续奋战,终于及时编制出20余万字的语文学科考前辅导教材、模拟试卷等一系列材料。同时,她还负责整个教材的内容统筹、审稿及总共四章(全书共九章)的撰写。从5月初到7月中旬,她还和人文学院的老师,一起为全校报名参加专升本考试的1600名学生开展了3轮线上、线下的语文学科辅导。

从编制教材到考前辅导,这完全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其艰辛程度不言而喻。韩蕾老师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坚持做好、不能懈怠,因为也许只要她多一份努力,就能多一个学生提升学历,甚至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


韩蕾老师给学生们进行专升本辅导


韩蕾老师对一位学生印象很深刻。语文辅导课刚开始时,一个教科学院的少数民族女生曾专门找到她,希望能得到单独的辅导。原来这个女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文言文阅读难度较大。

在了解到这个女孩家庭条件非常困难,父母希望她赶紧毕业工作后,韩蕾老师不免担忧,她问女孩:“你为什么想要专升本?如果去读本科,还要耽误你两三年的时间,你家里人会同意吗?”

女孩看着韩蕾老师,非常真诚地说:“我奶奶支持我!她说只要我考上本科,她就把家里的那几只羊都杀了,给我凑学费!”韩蕾老师说,女孩说这番话时,眼里洋溢着光,那是追求更好未来的希望之光。

那一刻,韩蕾老师被这个女孩深深打动。她想,不管有多困难,有多辛苦,一定要把这一套专升本资料做好,要让所编的教材覆盖考纲的所有知识点,要让所有方法都准确有效,要让这套教材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因为,它可能就是一盏指引着贫困家庭出来的孩子通往理想生活的指路灯。


不悔援疆,重回初心

2020年9月10日,教师节,韩蕾老师圆满完成了一年半的援疆工作,坐飞机回到了上海。居家隔离期间,原本准备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孩子们,依旧会通过微信、QQ向她请教问题;她教过的新疆教育学院的孩子们,也在不停地给她问好。

韩蕾老师不无遗憾地说,受疫情影响,原本定于7月18日举行的全疆专升本考试,延期到了9月20日。她不能目送孩子们进考场了,现在只能在相隔3900公里的上海,默默为他们每一个人祝福。

她衷心希望,这些孩子们能成功上岸,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人文学院给韩蕾老师(前排左三)举行欢送会


援疆一年半,时间不长,但是这段经历给韩蕾老师带来了巨大的转变。如果说以前她是在金字塔尖研究语言学理论的研究者,那么以后她更希望自己能像一棵胡杨一样扎根在大地上,去探索土地里的各种秘密。她把这一种转变称为“接地气”。

新疆再次点燃了韩蕾老师对教学和科研的热情,重新开启了她的职业生涯,让她重新回归了教育初心。

“立德树人奋进担当,教育脱贫托举希望。”她愿意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涯中,秉持援疆期间的教育理念,深入基层、扎根一线,继续为基础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文|陈柳晨

图、来源|中文系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