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2023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刘天宇,万分荣幸能够有机会作为2023级研究生新生代表发言在这里做新生发言。
收到邀约的那一瞬间,一种难言的期待和忧郁涌上我的心头,就像四年前还是本科新生的我坐在开学典礼的座位上,仰望着致辞的老师时那样。四年前,我很清楚自己理想中的文学是什么样的,就像北岛说的,“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但我对华东师大尚且所知甚少,不知道自己未来会与这座校园之间发生怎样的故事。而如今,我对这座校园了如指掌,可以跟新朋友坦然地聊起食堂的第九大菜系、樱桃河里的“激流勇进”或者余华来访时同学们彻夜排队抢票的震撼场面,我却又对“文学”本身感到迷茫了。
在刚刚过去的假期里,网红教师张雪峰被一次又一次地推上风口浪尖,或许在座的同学们在报志愿或者考研的时候都曾经刷到过甚至参考过他的视频。他对于专业选择的诸多观点是充满了实用主义精神的,引发了大众对于学科价值的讨论。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在这条标准之下,文学是为数不多的被推荐的文科类专业之一。其原因不外乎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中文专业在考研、考编和从教上存在着天然的优势,正如我自己在做招生宣传时都会无意识中说出的那个词语——“万金油”。但当我代入这种视角来重审我为之付出全部热情的专业时,我感觉到的是无边的空虚。文学之价值,是否在于它可以让我们更加容易就业或者是获得一份“旱涝保收”的工作?
这个问题实在有些荒谬了。如果同学们对新时期文学有所了解的话,或许还记得在八十年代初掀起轩然大波的“潘晓讨论”,在那封著名的信件里,作者发出了这样一声感慨:“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在当代青年在内卷与躺平之间思考的这一时刻,这场讨论依然被人提起,而我或许可以尝试给出一个当下版本的回答——我想到了身边的一些学长、学姐和朋友,他们中有酷爱游戏并且投身大厂的游戏策划,也有自豪地寄赠责编新书的新人编辑,有笔耕不辍、反哺主业的网文写手,也有在浩如烟海的明人碑传中发掘被忽视的女性生活的青年学者。
前不久,一篇题为《2022年冬,我在临沂城送外卖》文章在屏幕与屏幕之间传播,引发了热议。文章的作者是一位中文专业的大学教师,文章中知识分子的反思与外卖骑手的生活交织,在何塞·帕切科的引文之间,我看到了闪烁着的、高贵的人文精神。念及至此,我突然想起四年前那个懵懂的本科新生在台下究竟听到了什么。那一年致辞的教师代表是黄平老师,他如是说道:“世界上可能只有文学,既让我们与内心的灵魂相遇,又让我们热爱外在的生活;既让我们掌握一种专业技术契合社会需要,又让我们在赖以谋生之外感受存在的意义。”于我们而言,文学是职业、是志业,文学是真实的生活、是战栗的灵魂。在此,我可以回答那个问题了,文学之价值不在于让我们轻身走上某条便道,而在于让精神充盈的我们能够在现实的磨砺中保留一些执念和热情,让我们的路越走越宽。
祝愿我们在若干年后离开中文系的时候,手中既有面包,也有玫瑰。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