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文系2023级开学典礼系主任文贵良教授致辞 | 秉承传统,快乐学习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0


秉承传统  快乐学习

 

文贵良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全体教职员工,衷心感谢379位同学在几百所中文系中选择了华东师大中文系,热烈欢迎同学们在这么明艳的秋天迈入了华东师大中文系的大门!379位同学中,本科非师范同学117人,师范生同学103人;硕士生同学128人,博士生同学31人。其中留学生同学共有16人,他们来自日本、马来西亚、老挝、缅甸、德国、斯洛伐克、俄罗斯、委内瑞拉、巴西等国家。欢迎你们,来自祖国大地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

 

我们中文系是华东师范大学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1951年中文系成立之初,著名作家许杰先生担任中文系第一任系主任,施蛰存、徐震堮、史存直、程俊英、徐中玉、钱谷融、王元化等著名学者先后执教于此,大师荟萃。今天的中文系风清气正,名家云集,梯队衔接有序,青年教师蓄势待发。2021年10月,我在中文系成立70周年大会的致辞中总结过中文系的学术传统和学脉传统。学术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固本而开放,厚重而灵动。固本,强化中国文化之本;开放,吸纳海外优秀文明;厚重,突出中文经典;灵动,闪耀理想光芒。文脉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在包容、多元和开放的氛围中,一方面以真切的现实主义精神,追求进步、关注人生、情怀社会;另一方面以大胆的探索精神,不断开放,敢于先锋,勇于开拓文学的无人区;再一方面,吸收深厚的学养,形成从容、雅致的文学气度。学脉滋养文脉,文脉活跃学脉,两脉相会,互相辉映,光彩熠熠!

 

经过两年的思考,我结合我们中文系的学术领域,将这种传统再具体化一下,概括为:从文字考古追溯文明起源、以文献整理铺设文化传统、考文学转型构建自主体系、扬文学创作讲好中国故事。

 

对这几句话我稍作解释。从文字考古追索文明起源:我们中文系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我们中文系自设的语言认知与演化实验室,从汉字起源与应用、语言比较等方面追溯中华文明的起源与特色。以文献整理铺设文化传统:从先秦诸子到唐宋名家,再到晚清民国时期的小说、戏曲、词学以及语言变化,再到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文献整理,形成了一个有序的链条。考文学转型构建自主体系:文学转型,有小转型,即中国文学和文艺理论从从先秦开始的历史演变;有大转型,即晚清五四时期开始的中国文学与文艺理论与世界文学和世界文艺理论的撞击与融汇。扬文学创作讲好中国故事,我们中文系第一任系主任许杰先生是五四新文学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1980年前后,当时的系主任徐中玉先生大力提倡文学创作,终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华东师大作家群。我们的系友格非、李洱和我们系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院长孙甘露,分别于2015年、2019年、2023年连续三届斩获茅盾文学奖,成为文坛佳话。我们中文系也是全国首家获得创意写作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首家单位。

 

同学们,我完全相信,你们在这样一个有传统、有特色、有大爱的环境中,接受系统的教育,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一定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卓越人才!

 

不过我也有两个小小的担心。第一个,是担心你们轻视知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知识可以在互联上查找。近几年ChatGPT、文心一言等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还有脑机对接、芯片植入等技术的未来设想,仿佛告诉我们,知识随时可以得到,关键的是创新。我不否认创新是关键的。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互联网上的所谓知识,有很多是错误的。人工智能也不能代替人脑。而且创新是以知识为前提的。这种知识不是狭窄的、零散的,而是系统的和跨学科的。这实际上对诸位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个是担心你们害怕内卷。内卷这个词语虽然近几年才火,但内卷作为一种生活形式,早已存在。我记得我1986年中师毕业,那个时候毕业包分配,不过分配是内卷的:最优秀的1-2位被保送到湖南师范大学继续读书,比较优秀的一小部分被分配国家的直属单位,或者留在城市里面教书,大部分是回到各个县里边远的小学或初中教书。我就是属于这大部分中的一员,我还曾经到我们县教育局申请援藏支教,教育局的人对我说,你文凭太低,没有资格。我个人觉得八十年代并非完美的时代。那个时候,不仅内卷,而且还没有选择;现在这个时代,虽然内卷但有选择。乘车的时候我们有时会收到导航语音提醒:“前方虽然拥堵,但您仍在最优路线上”。确实,对你们来说,前方虽然内卷,但你们仍在人生最快乐的阶段。

 

最后祝同学们健健康康成长,快快乐乐学习!

 

祝老师们工作愉快,健康幸福!


XML 地图